泰戈爾這個人,他的一生中自然有他文學上的地位,尤其在印度,他是許多印度人的精神支持者,甚至於印度的文壇視他為印度的靈魂。說他是全方位的全才,一點也不為過,他除了是詩人以外,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在印度極為活躍,也推動了許多有益於印度人民的社會運動,在藝術和其他方面的造詣也非常地深,印度的國歌也是由他所創作出來的。仔細去研究過,在他所走過八十一年的生命裡,他為世界文壇也做出了不少的奉獻,例如他的五十幾部詩文集,還有散文、小說方面也寫下了十二部之多,至於短篇的小說集也多達上百部。在創作文學作品之餘,他同時也為印度寫下了兩千多首著名的歌曲,畫作方面自己隨興所作的有一千多幅之多。像這樣子的成就,在當今世界文壇上,也可說是後無來者……。

 

  和許多知名的作家一般,他的家人並不希望他把所有的生命重心放在文學和藝術上,特別是他的父親認為以他的智慧和口才,足以成為一名極有才幹的律師,最終他還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到英國學習英國文學以及音樂,只不過他熱愛自己的祖國,習慣印度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在英國求學的那段時間,對泰戈爾而言,雖說平添了許多西洋的知識與智慧,但是對於英國人處事的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他一直覺得待得愈久,心中的壓力就愈大,最後終於還是下定了決心,在一八八O年毅然決然地睽別結束了在英國的求學生涯,回到了他的國家印度。從小就土生土長於印度的他,早已習慣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文化,尤其對於印度的湖光山景和大自然的旖旎風光,一直是泰戈爾縈繞心頭的,所以當他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時,那種狂喜,外人是無法理解的。除了對大自然的熱情,泰戈爾最牽繫的便是他的子民,他看到許許多多的農民受到疾病的侵襲,但卻又苦於經濟上的匱乏,始終無法擺脫貧困的生活,因此泰戈爾經常會找農民們聊天,希望可以紓解他們的心靈,幫助到他們的現實生活。為了拯救無錢醫病的民眾,他除了經常性地幫這些貧苦交加的印度人民,他自己還投注了極大的心力去尋找印度古老的傳統醫學,為此他竭盡所能地去學習印度的醫學。居住在他住所方圓一切處的百姓,只要有任何身心方面的病苦,求助於泰戈爾,無論是清晨或夜晚,只要民眾有需求,泰戈爾都會義無反顧、當仁不讓地視為己事、切身事處理,無論白天與夜晚,鄉民們經常會看到泰戈爾身上揹著醫藥箱,辛苦地穿梭奔波於鄰里中,為百姓們治病,有時也和病患聊天、打氣,希望藉由自己的一己之力,去輔助那些渴望被照顧的同胞們。

 

  這對於大半生都投入於文學藝術創作的人來講,已經是很不可思議的仁愛心腸,我們舉目環視世界那些正在受苦受難的,身心處於高壓、窘迫不安的眾生,反觀現代人,人與人之間都是以投機滑邊互動往來,這點很容易便可以察覺對方的居心和叵測之處究竟在哪裡?

 

  每一位可以影響後代靈魂的文藝創作者,愈偉大的都愈孤寂,因為唯獨只有銖兩平稱者方可以知之,古來皆是如此。如同戰國時代伯牙和鍾子期的情誼,所謂「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泰戈爾靈性天成,從小便展現出和其他人不一樣的風貌,他經常為了思索內心無法向他人吐露的問題,那時候他常會做的一件事便是爬上自家的屋頂,那段時期他是寂寞的,但他也熱衷於享受從孤獨中所獲得的智慧,也造就了他少年老成的個性。影響他同時也啟迪他詩人特有的敏感與愁思,是來自於他的一位嫂嫂,嫂嫂也是一位手巧心細、愛好大自然的女性,她為泰戈爾營造了屋頂沉思的空間,那片更遼闊、如同沙漠中極難遭逢的甘泉,泰戈爾的心靈得到了如同掬飲甘冽清涼的一泓冷泉,以後只要遭逢到心中有任何的鬱悶或難以排遣的愁思,他只要登上家中的頂樓,看著看著他的嫂子所栽種的花草盆景,他的心瞬間就轉換為歡愉欣喜,相信在這一段時間裡,他的嫂嫂是他唯一可以暫時躲避心中無人可以為其排遣孤寂感的來源所在,他的嫂嫂所扮演的角色自有其生命中的任務。可能他的嫂嫂在那個年代裡,應該是屬於比較偏向主張女權思想的女性,所以心中也有許多的主張和矛盾,泰戈爾曾經回憶地說道:「嫂嫂是一位強悍而有主見的女性,在許多言論上,我甚至無法和她於辯論中取得勝算,即便是生活中比較輕鬆的消遣遊戲,我也從來沒有占過優勢,即便是不足為道的下棋,我也總是她的手中敗將,所以我的嫂嫂在許多思路上和個性上,對我的思路和啟迪幫助極大。」在泰戈爾的成長過程中,他的心靈裡一直深埋著兩段幽靈般的愁思,這令他原本敏感的個性更增加了一分多愁善感。一件是在他十四歲的時候,母親便離開了他,另外一件便是他的嫂嫂無預警地突然間自殺,這對當時的泰戈爾而言,如同晴天霹靂一 般,那種痛楚心如刀割般的感受令他一輩子也無法忘懷。

 

  作家和詩人是依靠經歷、回憶,再加上智慧,這些是他們的創作來源,就如同泰戈爾在他六十五歲的時候,由於從小就失去了母愛,但卻又無法添補內心世界的缺憾,只能用詩來表達對自己母親的追思。他的詩文是這樣子的——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在我遊戲中間,有時似乎有一段歌調,在我玩具上迴旋,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時,所哼的那些歌調。我不記得我的母親,但是當初秋的早晨,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廟裡晨禱的馨香向我吹來,像母親一樣的氣息。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當我從臥室的窗裡,外望悠遠的藍天,我覺得我母親,凝注在我臉上的眼光,布滿了整個天空。

 

  這便是泰戈爾年老時因為對於母親的感懷所寫的一首詩,詩文中充滿了滿滿的追憶,雖然無法把逝去的時光再度挽回,但卻是泰戈爾唯一可以從詩作中不斷地和母親取得不解之緣以及貫穿時空唯一的方式,雖有遺憾但卻又得以滿足。

 

  或許你要把泰戈爾形容為悲劇的詩人也挺接近,仔細去品味他所走過的人生,幾乎都和生離死別有關聯。他年輕時的遺憾並不僅僅是母親的離世和嫂嫂的自殺,在他往後的人生中,曾經在短短的幾年以內,他鍾愛的妻子、父親也離他而去,最後連他的兒子、女兒也往生,對於一個人來講,這是生命中很難度過的五年。

 

     我所知道的泰戈爾,他也是很年輕便組織了家庭,由於年少時期和他關係最密切的家人相繼離世,令他對這分情感更是執著,但天意弄人,在泰戈爾四十二歲的時候,他的妻子也離開了他。令人感動的是,在他妻子離開人世間時,這前面幾個月他幾乎日日夜夜陪伴在床榻邊,悉心溫柔地照拂她,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也不願意假手他人。尤其印度的酷熱天氣,泰戈爾幾乎是手扇從未離開過他妻子的身體,一邊多情地看著她,一邊手不釋扇地搖晃著。泰戈爾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小他十一歲、風姿綽約的愛妻終於離開了他,那段難捱的日子裡,他又再度地關閉自己,經常在自家的陽台上孤寂悲傷地來回走踱,從夜晚到天明,從天明到深夜,這是他唯一悼念亡妻的儀式……。

 

  許多人都會認為泰戈爾經歷了那麼多親人的死亡,那他會不會因此而把自己的靈魂埋藏在無助、頹廢而又不思振作的心靈墳塚中無法自拔,但實際上的情形並非如此。他把思念妻子的感情化為不朽的詩句,由於對老婆的忠誠,即便亡妻之後,無數的愛慕者不斷地表述情衷,但泰戈爾始終未曾心動過,他把思念和孤單化為創作的源泉,幾年之中,為她寫下了二十七首的詩集,這便是常人無法做到的一股力量。雖然已經名聲如日中天,受所有人愛戴的大詩人,但私底下他卻沒有絲毫的架子,一味努力地盡到做父親的責任。有時家中小孩患 病,泰戈爾不顧身心的疲憊,徒步用擔架走了幾十里的道路,親自把小孩送到醫院去,我們從他的《新月集》便可以窺見一位了不起的慈父,他如何童心未泯地和自己的小孩相處。我認為泰戈爾的了不起,是在於他可以成功地把自己的生活赤裸地表達在他的詩文創作中,正因為他讓自己的心思和愛融合在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身上,而家庭中的眷屬反映給他的回饋,便是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許多人把自己個人的挫敗不斷地讓身邊的人知道,他是弱者,他需要被照顧,但反觀泰戈爾,接二連三生命中重要的家人相繼死亡,一般人應該會踣難復振,永難再興,這應該是人之常情。但是泰戈爾異於常人地卻是不斷地用詩集創造歌曲,每天保持愉悅的心境,做為點妝作品的動力,這是我在許多西方文人身上很難看到的特質。同時他不同於一般人遇到挫折的時候,除了沮喪便是憂傷,他反而是從憂傷中尋找到靈魂的出竅口,這點令人讚賞。讀書的時候,習慣性會用泰戈爾的詩和身邊的朋友共勉,有些人是試場不利,有些人是運途多舛,很低潮、想不開,也有人是受到工作事業上的不順利而懷憂、自我放棄。我經常寫贈與他人的一首泰戈爾的詩便是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響。

 

  是的!我也讀過一句鄭板橋的「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我也常常用幾句話來跟身旁的人共勉,有用的人看失敗,不會把它當成是一個結果,因為只有自己放棄的人才是他生命中的休止符。失敗的人沒有絕望的權利,脆弱的人才會一直生活在絕望之中,而擁有成功靈魂的人反倒是在絕望中仍然在給自己打氣。如果有人問我什麼是勇氣?我會回答他:「在眾人面前做得出來的事,絕對不要退縮,在所有人面前可以說得出來的事,絕對要做。」人不要一直去思考如何才會成功,而是要去面對當自己失敗的時候,會把失敗當作這是成功的機率。如果一生中未曾經歷攀爬過荊棘遍處、險峻異常的山谷,將永遠無法享受到高站山頂的喜悅,自己如果碰到逆境的時候,絕對不要忘了對自己的心裡喊話,無論身處在任何的逆境當中,你一定會看到到處都有為你打開的門在等候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