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心塗地、捨己為民的伏爾泰

  中外文史學家中,有許多人為了追求真理和自由而犧牲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其中也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子民和國家的自由而導致身家都處於長期被幽禁的狀態中,但他們始終沒有半點畏懼,甚至於覺得如此地付出極有價值。例如司馬遷只因為好管閒事,替別人仗義講了幾句話,就被長期軟禁並且遭到宮刑連生殖器官也失去了。二次大戰期間,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古德里安是一位極具爭議和傳奇的軍事家,到目前,他的一生始終還是一個謎,他雖然被聯軍囚禁了三年,最後安然無事地被還以自由,留給世人一大堆的疑團。南非的第一任總統曼德拉,為了非洲人的權益,被判處密謀推翻政府的罪名,失去自由達二十多年,整個大半生的青春都付出給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連自己家庭都分崩離析,但他始終覺得自己只是盡了應有的責任和義務而已。

 

  每個人對人生意義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對生命的認知感是極其重要的。只要是人,無論他的身分地位,總是有他過往的起伏,就如同海中行駛的船隻,必有它的痕跡,也如同車子行駛在平地上,豈能無轍。有的人在巨浪洪滔之中也可如無事般地自處安然,那是因為他胸中有物。世上的道路有時就有如幽冥之道,即便是大太陽底下,也會遭蚩尤之霧,世事本來就無法預料,自古豪傑本來就無法從簡淡之中求得。這世上有多少安逸人士為了自保,想盡辦法撥開世上的塵氣,只為了不與人冰競和火擦。有人為了一生的清虛與安逸,潛世避塵,所以鐘鼎山林各有天性,沒有辦法說是定非,只能說你要怎麼生活,你就必須如何決定,對於個人聲譽的好惡,則取決於一生的行事和作為。

 

  高中時期由於一度對西方哲學家產生高度的探尋欲望,幾乎所有相關的作者書籍和資料,竭盡所能地搜尋,能向圖書館借的借,有能力購買的就儘量購買,當然也少不了為了閱讀方便起見,也購買了哲學相關辭典和工具書。其中覺得最特別的便是《哲學辭典》。這本辭典和一般的辭典大有不同,主要是作者運用活潑生動但又富調侃諷刺的字句,讀來引人入勝,內容包羅萬象。舉凡心理、兩性之間、靈魂,甚至於人死後歸往何處等等,充分表現出作者本身治學的態度有別於西方其他的思想家。更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還特別深入研究過中國的儒家思想和東方的哲學家,這本書的作者便是影響著歐洲哲學思潮好幾個世紀的思想家伏爾泰。

 

  大凡能躋身於大思想家叢林中而出類拔萃的標的人物,他的思想及行徑也必然有其鰲裡奪尊和軼倫越等之處。伏爾泰可說是法國在自由主義萌芽時期極重要的一位人物,他也被稱作法蘭西斯思想之父,盧梭等大哲與他相較也略稍遜色,最主要是他所跨越的領域極廣又多元。除了著作等身,是著名的作家之外,也因為推動法國的自由主義思想,而被公認為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因為早年對哲學狂熱的態度,也讓他成為極具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另外,他妙筆生花地諷刺政治時局,以尖酸辛辣的形象著稱於當世,同時又有一批和他一般的狂熱分子跟隨著他,這在當時的思想言論還很封閉的世代中,他曾經被視為異端,也曾不惜對勢力龐大的教會公然抨擊不合理的教條。

 

  對於教育制度的改革,伏爾泰也不斷地提出他的見解和看法。這些思想後來也成為美國和法國社會革命很重要的參考依據。伏爾泰之所以有那麼敏銳的觀察力和犀利的詞鋒,應該是他曾經讀過法律,也曾經當過大使的秘書,所以對於當時的整個國情人心有別於一般人獨特的思想見解。由於人微言輕,只能是發發牢騷而已,但是醞釀在他心中的澎湃之情和反傳統推翻專制的想法並沒有停歇過,雖然他屢屢遭受到迫害和封殺,以他高傲而又堅強的個性,從未屈服過,他覺得只要是為大多數子民的福祉和自由,他便要反封建、反專制,為了自由與理想而挺身為子民做喉舌。他曾經不滿法國宮廷的揮霍及亂倫,訴之於文字和詩詞,來諷刺當時的皇親貴族,結果便是鋃鐺入獄,被囚押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但也因為如此,替他爭取到不少的民意和支持者。在無法被隱藏的鋒芒和過人的才氣之下,他編寫了多套的劇本,改編成為舞台劇,諷刺達官貴人,最後除了被關,也被流放到英國。

 

  被流放在英國的那段期間裡,他並沒有因此而喪失心志,反而激發了想要更深入去了解英國的典章制度、風土民情以及政治的想法,這段流亡生涯中,應該是他人生中最豐碩的一個時期,因為他大量地閱讀英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人物、詩人、文學家、宗教家的著作,同時也深入地了解了所謂君主立憲,對於英國人民所產生的利弊關係,他甚至於也去探究了牛頓的研究成果。不知道是福還是禍,伏爾泰在英國的思想之旅,收穫是果實纍纍,再加上可能他天生不受約束的個性使然,雖然當時的法國國王半睜眼半閉眼地讓他回到了國內,可是伏爾泰並沒有放棄他宣揚民主的決心,他利用出版《哲學通信》這本書其實裡面的內涵都是在批判法國的專權控制思想。當然他的下場可想而知,沒多久他所有的書籍都被沒收查禁。法國最高當局下令要逮捕他,這一次他選擇了了逃亡,匿藏他的是他親密的女友,是一位侯爵夫人,她有一所極大的莊園,伏爾泰就在這個莊園裡面整整待了十五年未曾邁出過大門一步。在這段時間裡,激發了他無窮的寫作欲望和潛能,他無限制地分門別類,寫下了許許多多傳世的詩篇和著作,其中囊括了歷史、哲學、文學、科學和詩歌,也寫了更多的歌劇劇本和小說。這段時間他是多產的,心裡未曾寂寞過,因為他的理想和志向不斷地支持著他,他那泰而不驕、愈挫愈勇的個性,讓他更確定自己的作為是正確的,因此他愈寫愈多的作品,反而為他爭取到了全國人民對他的支持。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那過人的智慧,在那段隱居的時間中,竟然讓他深研了牛頓的許多定律和光學的原理,為此伏爾泰還幫牛頓寫了不少的故事。

 

  雖然伏爾泰也曾經遊歷過德國,和當時的王室有過來往和相從,但後來發覺和腓特烈大帝的理念相去甚遠,最後不歡而散。伏爾泰鬱鬱不歡地離開了德國,往法國邊境一個叫凡爾納的地區,想要安定下來,並且也在那裡買了一所居住的地方。他在這個法國的邊陲地區置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發動思想革命運動,他大量地印發傳單和本子,內容都是以攻擊教會和新興宗教為主。在這段時期,他陸陸續續創作了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羅斯》、《老實人》。 應該是他的努力不懈和魅力所及,他的啟蒙運動最後在法國得以開花結果,人們送他凡爾納大教長的尊稱。

 

  是英雄,永遠不會寂寞,落葉終歸要歸根,流亡在外多年的伏爾泰,在他八十四歲的時候,回到了故鄉的懷抱。當他在踏到故鄉的土地時,夾道迎接的人們幾乎是萬人空巷,人們奔走如市、比肩疊踵,只為了要一睹這位法國思想自由之父的風采。他回國的這段時間,也是他個人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最光輝的一個句點,因為過沒有多久,累積了大半生的舟車勞頓和身心的煎熬,他的肉體敵不過歲月的現實,身體垮了,他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但仍然不忘調侃地對他人說,他死後請把他的棺材一半埋在教堂的裡邊,一半埋在教堂的外面,因為上帝如果要讓他到地獄去,他可以偷偷地往另外一邊溜走,這就是伏爾泰個性詼諧、瀟灑又自在的一面。

 

     烈士的盡頭是聖人的起頭,俗言道:「曲高必有寡和之弊,水太清則無魚游過」,這是世俗一般的說法。一個人如果能夠立身、立志,為自己的生命留下可令人讚嘆和謳歌的部分,這個人生定是值得的,因為他必須放棄自己任何的貪執和欲望,這對現代人來說是困難的。大多數的人都只圖好風、好月、好山、好水,清曠無礙地過一生,任何人都想悠然地過著飄飄黃葉點衣袖、瀟灑而又無拘的日子,誰也不想去領略旁人的痛苦,這個是社會的通病。無論是對個人或對社會,都應該體解到人生是難得的,就算是雪泥鴻爪,也要替自己留下痕跡。生命是難得的,一定要讓它放光和生熱,這才是無瑕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