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廣欽老和尚也是這樣,如果沒有碰到弘一法師,他也死了。因為他當時呼吸完全斷掉了,那間寺廟的和尚沒有閉關的經驗,沒有入定的經驗,他見到老和尚入定時,一摸沒有呼吸、沒有氣息了,就想:「這個和尚應該往生了。」準備要把他燒掉。那個時候弘一法師剛好在寺廟掛單,他去跟他們講:「慢一點,慢一點,我去看看。」他看了以後說:「這不是往生,這個是他入定的狀態,我們不要去動他,你現在講話他也聽不到了,你不要去碰觸他。」他們問他怎麼辦呢?他說:「你們拿一個引磬給我。」他就用引磬輕輕地敲,輕輕地在他耳朵旁邊敲敲敲,廣欽老和尚眼睛就慢慢、慢慢地張開了。
法器為什麼叫做法器?每一個眾生都是俱足佛法的根器,所有的一切法器都是直通我們的心續,了解嗎?法器使用得當,也可以入定。你看,他入定以後,使用得法的人可以引他出定,要不然白白犧牲掉一個這麼好的人才,佛門中的將材,豈不是太可惜了!所以修行有困難是對的,你們一定要感謝你的困難跟障礙,要感謝你的冤親債主,感謝那些障礙你修行的人,感謝那些不要你學佛的人,感謝那些經常挑剔你的人、毀謗佛法的人,全部我們都要用這樣的心迴向給他們,因為這些都是你得到成就的逆增上緣。釋迦牟尼佛如果繼續在祂的宮殿裡面,過著這麼優渥的生活,當祂的國王,祂怎麼成佛?不是白白浪費掉祂這個稀有的人身嗎?如果祂沒有出離心的話,怎麼會碰到這麼多的善知識,最後證悟成佛?所以,我們要以障礙為師。
學習佛法的過程當中,每一個階段有不同階段的上師,雖然我們的根本上師只有一個,但是在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有不同的上師。上師不一定是人,有時候是一個東西,有時候是一個聲音,有時候是突如其來的障礙,所以我們的心永遠要保持一個很開放的狀態。碰到任何問題來臨的時候,你的心就是打開,你的心就是面對、就是處理,你的心就是跟它同在,你不要跟它分開。我們現在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我們害怕、我們拒絕、我們不聽、我們把它阻斷,所以我們不快樂。很多人說:「啊!我不聽了!我不管了!」但是你的心裡面其實一直想聽、一直想管,只不過你嘴巴硬。所以碰到問題沒有關係,碰到障礙也沒有關係,你就融入它。你拒絕它,你就被它打敗了;你融入它的時候,就轉化它了,這就是一種智慧。
不要怕任何的中傷,修行人要獲得口的成就,就是要不斷地聽從別人對你的毀謗中傷還有流言蜚語,你的口業才能成就。修行人要在身的事業上面得到成就,你要不斷地做一些苦行,你要把自己的身體服務給眾生,去照顧獨居老人,去幫病人洗身體,去幫一些老弱婦孺⋯⋯最起碼做大禮拜,這個就是你身的功德。把人世間一切心理上面的障礙、眾生的痛苦,全部承攬到我們的心中來,這個就是意的成就。不要去把它切斷,不要不接電話,不要關起門來,不要不見這個人。但是如果目前這個人沒有善緣,他會影響到你和團體,你反而要主動地不跟他有任何接觸,為什麼?一個人當他業力來臨的時候,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他會講什麼、他會做什麼,他也不知道。因為他的業力、冤親債主上門找他,所以,以他薄弱的意志力,他怎麼抵擋得了?他一定是屈服的。但是《藥師經》裡面講的,信根俱足的人反而相反,他是以障礙為師。有一段時間我是故意去找障礙!這個人越有難度我越找他,這個人越難剃頭我越找他,越難搞我越找他。
你們要勇於跟自己的心挑戰,勇於跟自己的身挑戰;不要屈服於自己的身體,屈服自己的意念,你的魄力有多大,你的佛法事業就有多大!害怕承擔的人,是流轉六道生死之中一般的普羅眾生。看你要當什麼樣的人,你只有一次選擇機會,因為你只有這一次的生命,誰也沒有辦法把握你下一世能不能再當人。釋迦牟尼佛如果沒有在菩提樹下悟道,祂也不見得可以證明祂已經成佛了,祂不再受後有。各位要去想我們的生命還有多久,你怎麼還有時間去浪費在這些無謂的煩惱上面,不要虛擲光陰?浪費自己的慧命,生命裡面缺乏智慧,這個不叫生命,是行屍走肉。
節錄自《現代人的藥師經》第六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