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和龍樹菩薩

  說到《楞嚴經》,在中國向來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說法,主要是因為整部經不單單是佛理極為高超難懂,更重要的是從頭至尾幾乎是每一個偈文都充滿了優美的辭藻和暢快的筆觸,到雅俗均能共賞的地步,要把梵文翻譯到連中國人都能夠如同欣賞本國文詞一般的通達,這必須得要有很好的文學底蘊和豐富的佛學修養才有辦法。《楞嚴經》的全名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一般都簡稱為《楞嚴經》,關於《楞嚴經》向來傳說頗多。

 

  過去我在老和尚的精舍聽這部經的時候,根據老和尚的說法,它的緣由是來自於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可以說是七宗之共主,智慧非一般修行人可以比擬,據說他有一個特長,除了記憶力特佳以外,對於背誦經文特別有一套,傳說《八十華嚴》也是他從龍宮取出。他和龍王商量閱讀《華嚴》,龍王給他一炷香的時間,只是不知道當時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想必絕不會超過一天,但龍樹菩薩就用他特殊過目不忘的本領,把《華嚴經》牢記於心,等他回返人間以後,憑著他的記憶所得,抄寫成了今日的《八十華嚴》,但據說這僅僅是整部《華嚴》的一部分而已,還不完全。《楞嚴經》也是龍樹菩薩在龍宮熟記下來,出宮以後他把整部經抄寫,呈獻給印度當時的國王,國王捧經披閱之後,嘆未曾有!從此便把《楞嚴經》供養在國家的廟庭之上,奉為國之瑰寶。一般平常百姓根本連聽聞都未曾聽聞,更別說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