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超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應用在無為處而為之的大學問。

  我們既然從儒家的學說上尋求立身處世的道理,最基本的便是要從禮開始,即便是聖者如孔子,他也不會因為自己已經是為師之尊而有尊貴之傲,他不止一次地示現,在眾人之前、陌生的環境之下,他卑躬彎腰地到處詢問他所不明白的新鮮事物,而且樣貌是發自內心且極為謙卑恭敬,因此許多人便在背後對他指指點點、竊言私語地說:「他不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學問、最有智慧的人嗎?可是如今看起來,呈現在眼前的他卻又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一般人聽到這樣子的評語,晚上應該會睡不好覺,有些當場會覺得極沒顏面,或有甚者也許會勃然大怒,但是孔子聽到這些八卦的閒言閒語,他卻只是雲淡風輕地對周邊的人說:「沒有人生來就知道一切的,我也是一樣,不是生下來就這麼有學問,我對任何不明白的事物一直都有著追求到底的欲望,我認為這是做學問的基本態度,從這些態度上更應該去要求自己如何把這些傳統的禮儀和規範給做好…」 

 

  張老師自小就在文人味極濃厚的家庭中成長,因此到她家中所感受到最強烈的便是一股濃烈的書香和溫馨的氣息,私底下的張老師是完全沒有為師者的架 子,反而有如母似姐般無微不至和盈盈似地關懷,甚至於在細微處也都會暗地裡照拂著我們。張老師特別注意每個學生的人格養成和應對進退間禮儀的細節,例如去到她家時,她都會細細地觀察我們,有無有序地把自己的外穿鞋親手拎放在她早已用手推開的鞋櫃裡,並且也都會要學生們指定坐在她家的鞋櫃上脫穿鞋子。她的理由是,這是做客和接待雙方所應有的應對,一個代表尊重,一個代表歡迎,這和一般家庭全然不顧拖鞋內外雜放,凌亂擺設,甚至於異味頻傳,是全然不一樣的,這就是老師所說的從細節處看品格,千萬不要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