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高俅無定論 史書自有明判斷
說起高俅這位歷史人物,在史冊上是一位眾說紛紜、頗多爭議的人物,他之所以後來會被人們關注,主要是來自於《水滸傳》中的某些人物和高俅有過節,至於故事情節裡的真假各有說詞。若從歷史上的角度來看,金聖嘆曾經評注過一段話是針對高俅所寫,而也因為他的評注,便註定了高俅在歲月的歷史上,將會是扮演犧牲品的小丑角色罷了!但是從正史來看待高俅,卻又不是這麼一回事。他曾經掌管禁軍達二十年之久,最後當時的人給他的定位是大節無虧」,從這個評價上來看,高俅也未必是如小說所寫的那般,更沒有《水滸傳》中所虛構的那般去陷害林沖等梁山泊的一百零八條好漢。
姑且不論高俅為人是忠?是奸?但如果從幾件史實上來觀察,他卻又是比當朝那些表面上衣冠齊楚、道貌岸然的那班老臣來得知義多情。例如他是一位有恩必報的多情之人,過去他在軍旅之中,劉仲武對他頗有照顧,後來劉仲武在一次任務中失勢,此舉對劉仲武極為不利,甚至會引來殺身之禍,但高俅卻不避諱,反而冒身替其說情,保有他的官銜。此外,高俅也不會因為劉仲武後來的寒酸不偶而忘卻了昔日之情,反而運用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影響力,大力地推舉他的兒子劉錡,授予頭銜官職。
再有蘇軾曾經也用過高俅,由於高俅的機靈,讓蘇東坡有一段時日頗為喜愛。試想如果真如《水滸傳》所寫,高俅為一品行不良之人,或不識之無,嬉遊、遛鳥、賭狗之輩,以蘇東坡之社會地位,會延至身旁作為貼身隨扈,有時還必須要為蘇東坡抄抄寫寫?假若行為卑污之徒,蘇東坡豈能令其在側顯掰、丟人現眼?若非蘇東坡當時遭逢外放,高俅當時恰好也有一高職機會尋他,相信應該也會長相左右。後來蔡京掌權,要置蘇東坡一家於死地,高俅不但沒有合污,反而還出面為蘇氏陳情。此情此義,試想古今幾人能夠?
至於《水滸傳》裡面所寫的高俅迫害梁山泊好漢,實際上執行鎮壓的人物並非高俅,時間也不太相同。事實的真相是因為宋徽宗的無能,每日只醉心於女人和書畫堆裡,他極端地欣賞高俅的書法,和他所寫的書體,因此頗得宋徽宗的喜愛。若高俅是個庸碌無才之人,他便會隨著蔡京之流同搞貪污,但高俅每日都為大宋的江山焦慮、傷透腦筋,於是在所有軍隊將帥討伐梁山泊皆鎩羽羞辱之後,高俅自願請纓披掛前往梁山泊討伐。其實他是有智謀的,他佯裝詐敗,和這些落草為寇的綠林大盜們周旋。擒賊先擒王,先擄獲了宋江的信任,最後把山上僅剩的大將離山調虎,一一剷除。如果不是當時高俅的機智,宋朝早就提早滅亡了。
其實認真來說,高俅的出身只不過是一個孤兒而已,從小吃盡了苦頭。在他漫長窮酸的日子裡,沒有任何的後盾靠山,因此他竭盡所能地到處追隨顯達聞人,偷學他們的文墨內涵。也因為因緣巧合,結識了一班武林人士,到處拜師學得一身的好武藝。不僅如此,一有機會就不忘充實內涵,所以詩詞歌賦也難不倒他。據說他天生就有一副矯捷的身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踢球高手,沒想,青出於藍,高俅的技術更勝一籌,從此走紅,舉國上下連皇帝都欣賞得不得了!但是他未發跡之前也曾因為出身貧寒、無父無母,到處遭人白眼踐踏,甚至無端端地還會被套上莫須有的名義杖打,差點連命都沒了。雖然高俅和其他歷史上優秀的人物相較,也許沒他們的班行秀出,畢竟他不是科班出身,但如果今天高俅是一個酒囊飯袋,試想怎能矇騙得了精通文墨又通達詩詞歌賦的徽宗皇帝?
何能運用自己的專才和巧慧,懂得機靈巧辯,同時善於觀察眼色,懂得時勢的掌握,捷足先登,這又是另外一套學問。高俅固然在歷史出將入相的賢良濟濟之中,並非盡善之士,但以宋徽宗所主的年代,能夠在一位昏庸無能的皇帝腳下竭盡所能地為國家盡一份綿薄的力量,同時在重要的時刻也不會和一班貪官污吏搞臭國體,尚屬難能。所以在其身後蓋棺認定時,史書對他的評論亦非負面,並且還誇他為一位好人,這點以當時的政治風氣和社會背景來看,他的晚節能有此評語也算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