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比較著重在心性上的觀照,所以幾乎是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段話我每每橫放心中,咀嚼再三,每回的體會都有所不同,極為讚佩中國的老祖宗早就已經有智慧用來修心的法門。像這幾句話,最早是由舜帝用於修心養性的內涵,最終也把這心法傳給了大禹,那時候佛教還未傳入中國,儒家的孔子還未出世,這些聖人便可以有如此高的智慧,用來撫順人民,形成了中國華夏民族太平鼎盛的來臨。在那段時日裡,人民所過的日子除了豐衣足食外,連睡覺也不需要關閉門窗,社會上也無雞鳴狗盜之徒,即便是在馬路上有人掉了東西,也沒有人敢去撿起來中飽私囊,這比起滿嘴聖號,開口、閉口談玄說妙,說佛宣道的目下世代裡,可謂相去甚遠。為什麼會如此?不是只有人心不古而已,而是人類的貪執和習氣使然,所以能否成佛作祖是一回事,但立身處世離不開行善積德才是重點。
所以這句話真正的道理就在於告訴人們一定要存善心、信天理,曉得心是一切之所在,便有掌握到這句話的核心──允執厥中。人一旦離開了善念,便是輪迴,人所存之善便是道之所在,善就是仁,仁便是天理,天理所在之基需要從行善為入門磚。入門所要做的就是行使八德,但行使一切善事、善行,最難的是在於無我,無我才可以利他,利他便是行善。只不過行善的時候,心中切莫有行善之想,這才是較高的境界,最後也可以影響他人持有如此善念,那要如何做到這種態度?這便就要從沒有自己在做這件事情,也沒有所對應的對象,這基本的態度上先學習做到『無我』。『無我』的意思是為了要轉變一般人從小就被養成的自我觀念,人一旦有自我,做任何事情就先會考慮到自己,以自己為出發點,如此一來,心中眼裡就看不到別人,也容易形成傲慢,所以養成無我的好處是自己的心胸會愈來愈開闊,愈來愈平靜,愈來愈沒有比較心,愈來愈沒有占有、嫉妒、瞋恨等等的心態。
人一旦自我的小我漸漸縮小,眼界自然會漸漸擴大,心胸也會愈來愈恢宏,心境也會自然平和,處事也可以急緩得宜,在這樣子的心境之下,要請他去注意到別人、關心到別人,這種機率相對之下就會提高許多。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懂得和自己去協調,眼睛和眉毛正因為是離得最近的,所以眼睛永遠看不到眉毛。人從小就不習慣去接受自己不好的部分,也不願意聽從他人對自己負面的批評,這就形成了習慣接受美好,而去逃避醜陋。人們一直比較沒有辦法嘗試著用愛自己的溫度去碰觸別人,漸漸地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隔閡便成為了公式化的應酬。一個成熟的人所能表達最好的方式便是謙虛,謙虛是來自於仁慈和道德的力量濃縮而成的態度,人要安於目前所處的任何一種身分和環境,並且要相信它這些都是最好的安排,你才有辦法掌握住現在和當下。
人與人一旦為了欲求不足,便會有爭奪和鬥爭的模式出現,換個角度,如果可以把此種心態改成和對方分享,那情況就大不相同,看到許許多多追求美麗事物的男男女女,他們的漂亮是用金錢去堆砌所組合的,但是真正的純真和美必須透過自己用心去和自己的心努力爭取,才有辦法獲致成功,此時所表現出來的將會是更大器的一面。經常有些同道會埋怨自己的日子過得有多辛苦,壓力有多大,日子快要過不下去了,我通常會建議他如果真的感覺有壓力,自己很委屈,自己開始憐惜自己,這個時間應該是該休息的時候到了。人的成功與否並不急在一時,重點是你有沒有辦法從休歇處再度站起來奔跑更長久的道路,真正的強者不是和人拼搏表面所爭取到的成績,而是可以默默地守候在不為人知的角落,當喧鬧大城市的隱者。禪定對當代人的意義並非要一坐萬年,而是當渾身充滿了劍疤,卻還可以在沉澱的頃刻間綻開出豐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