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斷地在心的問題上面反覆地講?這就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基本見,如果這都無法掌握住,三藏十二部經讀遍了也枉然。記得當年和老和尚學禪的時候,他第一句話問我的便是:「心不在內,也不在外,此時心在何處?」當時還沒有對《楞嚴經》下太深的功夫,只是用自己知覺上的反應在尋找,遍尋一切,也搜索了很多的資料,自己也問自己:「是裡面的、自己可以知道的、有知有覺的心嗎?還是自己色身之外,一切的外境……」自己反覆不斷地思惟找尋,似乎也覺得身心之間的存在關係很微妙,說它沒關係,可是又互相牽連,就如同一髮動全身般;說它有關係,但是真正在做主的又是誰……後來,自己接觸了金剛乘其他的各大論,以及大手印、大圓滿,尤其是大圓滿,接受了大灌頂之後,前行也是從尋找心開始,心的大小、心的形狀、心的顏色、心的來去住……這就好比佛不斷地在提示阿難心的所在處?阿難等雖然也用心思辨,並且也提出了七種見解,但是最後都被佛一一地駁回,弄得阿難窘態百出,內心更是翻騰不已,到了這地步,也深深地覺得交代不過去,自己平生雖然好學多問,自以為一切學問至少都能通達,但如今卻被佛問得張目結舌、理屈詞窮,不知如何是好。
佛其實很慈悲地點破,所有的眾生之所以無法超越生死輪迴,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妄想執著的心,這種心思,現代的心理學家套在佛學上的名相就叫做攀緣。攀緣不一定單純地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已,所有心中一切的思維,不管是單純的、複雜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有的是內在的心理世界翻攪葛藤所牽扯一切的活動範圍,或者是自己因為眼睛所看、耳朵所聽……等根識所反射於心的一切都和攀緣、妄想、執著有關……但是如果不能看清了知吾人原本就存在的那清淨、妙覺、寂然,本自俱足的真心,那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說是妄想執著。所以現代人也是一樣,要讓自己的心獲得清明自在,不為物喜,勿以己悲,不受一切內外境界所困擾,那就非得要親自去找到如何是我們所處的物理世界,和內在千絲萬縷的攀執心,是哪個在干擾原本就是清淨的明覺?如果可以找到心本來的所在和原本光燦寂然心的本體,才有辦法從生死輪迴中獲得解脫。
所以,後來佛才不斷地再用善巧提示阿難,例如提手握拳地問他,但是阿難所回答的卻不是佛所滿意的答案,也告訴他:「這不是你的真心。」
阿難原本很自信地以為他的回答便是正確的答案,誰知道佛卻跟他說:「這些都是因為外境的刺激對於你內在的心意識所干擾影響之下,不實的幻境。」令阿難很錯愕,甚至於覺得自己如果是錯用此心,那豈不是等於無心?於是就愈發地覺得錯亂,所以佛才接著講到前面我們所討論到佛所說的「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等等,一直到就算可以修到九次第定、四禪八定等,那又如何?佛也告訴阿難,雖然他博聞強記,尤其是記憶力特別好,聞一知十,可是到如今,連一個基本的聖果都無法獲得,原因就出在這個地方。
佛對阿難恩威並施,一方面讓他知道開悟見性不是靠聰明利辯便可以的,一方面也讚嘆他的聰慧和才學。阿難聽了佛對他的教誨,更加地羞愧惶恐,因為他自己一度認為可以靠佛的加持得到三昧,但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他認清了這個事實之後,開始很感傷地痛哭流涕,希望佛可以憐憫他,啟發妙明真心的方法,佛接著就從胸前放射出萬丈寶光……一直到舉例盲人和一般人所見顏色、一切色相等等,同時向阿難等舉說這中間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