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舉說知納禪師的《真心直說》,主要是因為內容所探討的皆是在說明真心的境界,這對於現代人進一步了解吾人的心是最直接了當的方法。特別是在此一末法時期,善知識難遇的時間裡,參考《真心直說》的十種修心用功的法門,真的是一大福音。
接著我就直接導入《真心直說》的重點,做功夫時候的十種方法。因為如果要把整本的《真心直說》講完,那所費的時間將會很多,並且此次所講的是以《楞嚴經》為主,是因為要討論到《楞嚴經》「七處徵心」的部分,所以才把《真心直說》裡邊所說的方便法門提出來給大家參考。這些方法是從過去祖師所用的無心法門,千百種功夫中所挑選出來的,大約可以歸納為十大類。
第一種修心的方法名稱叫做「覺察息妄」。什麼叫做覺察?當你在觀心的時候,為了要泯除一切的妄念,防止念頭生起,此時便要注意當念頭才生起時,馬上就要覺察到。由於覺察的緣故,妄念便會破除,之後的念頭也不再生起,如此久久練習,方法用熟了以後,此種覺察的智慧也無須再用,因為此時妄念和覺智已經同時俱泯,這種用心的方法叫做無心法門,所以過去的祖師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也有說:「不用頭上安頭地去尋找真心,只要消除息滅自己的起心動念,自然真心就會現前。」
第二種方法叫做「休歇」。當自己在用心的時候,念頭上不要有生起好的念頭和不好念頭的想法,只要有善惡一切的念頭生起時,馬上便要休止,不讓它繼續下去,碰到任何的因緣和外緣,也不讓它有生起念頭的機會。過去唐朝的石霜禪師便曾經對此有說明──「一條白練去,冷湫湫地去,古廟裡,香爐去。」直到杜絕微細之起心動念、離盡分別執著之妄見,如癡似呆,才有少分相應。這首詩裡頭所說的「一條白練」,白練是古代的白絲緞,禪師用在這裡是把白練做為修心時到達無念、沒有任何雜染的境界,所以又說一條白練去,把唯一心中所存的念頭也要放下,才是真正到達無念、無想。後面所說的「古廟裡,香爐去」的意思,同時也是在提示當心念雖然修持已經到達無任何雜想,進入了萬念統一的世界裡,但這還不是究竟,必須要連最微細的念頭同時也要放下。
第三種用心的功夫叫做「泯心存境」。做這種功夫的時候,是要把所有的妄念全部都息滅,不用去管外面的境界如何,只要注意到有無息滅自心即可,因為此刻一切的妄念已經都停歇,外面的境界對心又有何妨礙呢?這就是古禪師所謂「奪心不奪境」的方法,也有一首詩對此有所提示──「在處有芳草(境),滿城無故人(心)。」另外,龐蘊居士也有一首詩和這有關──「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些便是泯心存境、消除妄念的方法。
第四種修心的法門是「泯境存心」。意思是指在修心的時候,先把一切內外境界化為空寂,這也是《金剛經》裡頭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境界。在此時,只有一心孤立,其餘裡外的外器及內情全不存在,這就是過去的禪師所說的不需要和萬法成為伴侶,也無須和諸塵有任何的關聯。心一旦被外境所轉,心便已是妄心,目下眼前既然無一切境,哪來的一切妄念?這就是所謂的真心獨照,也就是古人所說「奪境不奪心」的方法。對此也有一首詩提到「上園花已謝,車馬尚駢闐」,詩裡面所談到的皇家花園裡,滿園子的花草都已經凋謝,可是還有眾多的車馬仍然聚集著,這意思用在無心的功夫上,是代表存心泯境的境界。另外還有一首禪詩,內容是「三千劍客今何在?獨計莊周定太平」,這便是泯境存心,消除妄念,無心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