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楞嚴經》所在闡釋和破斥的就很清楚地可以了解,佛陀一路開始就是在破阿難的識心,這個識心就是我們所有一切眾生都具有的妄計識心,不能明識真心。接著顯現一切相,目的要讓所有人能夠見性,當時所破的就是眼根,因此標識真心所顯,顯什麼呢?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自然可以迥脫根塵,周遍諸法。再進一步講,破妄心的重點主要有三個,七破用來提示無處,重徵破斥非心,縱奪指示無體,以及七大雖然有言說,但是其實無任何的實義,從中彰顯圓融不生不滅的常住妙明真心。
「則知汝心。本妙明淨。汝自迷悶。喪本受淪。於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來。名可憐愍。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云何得知。是我真性。」這段經文是在〈第二卷〉中間的一段經文,文字的意思是佛在告訴阿難說你自己要明白,你原本就俱足的妙明真心,本來就是很清楚確定的,但是,你卻要搞一大堆葛藤來玩弄自己,把自己搞得糊裡糊塗,不但自己迷失了,被整個無明給蒙住了,連最重要的根本也忘失了,不斷地遭受生死輪迴的痛苦,在六道中載浮載沉,一下子冒出頭來,一下子又沉淪,深不見底,如此不知道經過多少次的生死災難,飄飄盪盪,實在非常地可憐值得憐憫……。
下面阿難所說的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因為這個是在講如何可以真正地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所要依靠的是哪一些?這裡所說的是針對「見性無還」這句話裡面所說的「見性」。佛在見性方面雖然有所謂的「十番辨見」,但這第六番頗為重要,怎麼說?要能夠明白它是周遍十方,放諸四海,遍一切處,但這個不是物質上面的,雖然說所有眾生眼睛都可以看見一切的色相、物質世界,一切的一切,但「認得、認不得」?有沒有疑惑?確不確定?這才是重點。如果這上面不能掌握住、明白它的道理,那始終都是有矛盾和疑惑的。如果你一旦確定也認得,就等於知見完全地開啟。
「顯見性周遍法界」這個本來就不是物品,也不是任何的物質,就算它有模樣,有大小,有高矮、胖瘦,有種種不同的形象,但是無法周遍,甚至連眼睛看得到的虛空也沒有辦法整個涵蓋,為什麼?如果有一座如須彌山般巨大的山橫亙在虛空界中,那這虛空是否就被遮擋住了?我們拿房屋做比喻好了,這房子就算它原本是空無一物,空空蕩蕩地,但如果在這個房間中擺上一張桌子或任何的物件,那這屋子還空不空?所以必須要了解,虛空在我們人的觀念裡已經是極為寬廣,所以在金剛乘講到大圓滿,經常會把虛空用來比喻人的心性,要遠離四邊,任運寬坦,但即便是如此,請問這個虛空它是不是仍然也有生滅相?再退一萬步說,不但虛空,這個世界我們所暫住的地球也好,它是不是也有成、住、壞、空這四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