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息法門和隨息法,其方法和目的是為了要讓我們心中粗雜的妄息隨著呼吸漸漸地到達微細

  「打坐的方法配合六妙門方法各有不同,一般來講離不開金剛跏趺坐或者是七支靜坐等等方法,那不管任何的一個,剛開始要注意的都是一樣這幾個重點。第一,把脊椎拉直,如同一粒一粒的算盤珠豎直;第二,肩膀要放平、放鬆,不直緊繃;第三,雙手放置在肚臍下方丹田之處(丹田約在肚臍下四指處),左手放在右手上,或者右手放置在左手上均可,但是左、右兩手之大拇指必須得相抵;第四,脖子要輕鬆地往前下方,下巴稍微壓住脖子左右兩邊的動脈,如此一來,可以稍微控制昏沉和掉舉,並且容易得定;第五,上下嘴唇稍微輕合,牙齒不需緊扣,舌頭輕鬆地抵住上顎;第六,雙眼半閉半張如垂簾狀,自然地看著前方自定的定點上,不遠不近約莫三四尺之間;第七,呼吸自然,配合所修學法門進出……」這也是寬達比丘在上靜坐課程的時候,對於初學者所示範和傳授的大概內容。

 

  其實,所謂的六妙門直接地講,都和鼻的呼吸有著直接的關係,漸漸地隨著善巧方法的不同,依照出入氣的方法讓自己的呼吸愈來愈細,到達聽聞不到出入息之聲,這個稱為鼻息和數息。一般剛開始學習靜坐,最容易接觸到的就是數息法門,方法固然簡單,但其實一般人要從一數到十都沒有夾雜任何妄念和煩惱,這並不容易,漸漸地從十增加到二十,一路到一百零八,出入息之間雜念漸少,妄念趨緩,久而久之自己的心念和呼吸可以配合,由粗入細,由細入長,久久不知出入,愈見純熟,轉成心息相依,漸漸心息專凝,漸入佳境,接著就可以繼續換修「隨」息法。

 

  所謂的隨息法,方法是指把自己的心配合自己的呼吸,呼吸的出入永遠不能離開自心,心息永遠不分割地緊密相隨,例如呼吸入雙鼻時,注意自己的意念,隨著氣息進入鼻孔,下降至嘴巴、喉嚨、胸間、心,一路到達下丹田,這中間氣息不能有任何的勉強,或任意粗細快慢,如果要出氣的時候也是尋著來時的路線,自然舒適地從臍間一路往心田、前胸、喉間、嘴巴,到達雙鼻孔入口處,這整個一呼一吸之間的重點,在於自己的心念必須和自己的氣息相隨不棄,漸漸地便會進入隨法的正行。

 

  一般而言,靜坐如果已經有辦法在這個階段讓自己的心愈來愈專注,愈來愈寧靜,呼吸也和自己的心念一般愈來愈微細,漸漸地可以愈來愈明顯地感覺到呼吸的長和短,粗和細,有時呼吸的溫度也能很明顯地知曉,如果功夫深一點的行者,甚至於從呼吸的來去完全可以掌握,也可以出入於毛細孔間,再進一步會感受到渾身舒泰,身輕飄緲,筋絡柔軟的境界。數息法門和隨息法,其方法和目的是為了要讓我們心中粗雜的妄息隨著呼吸漸漸地到達微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