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可以體會到許多令人舒適的覺受,但我們知道要如何跟自己的心好好相處嗎?

  接著順序之後是炁息:靜坐可以體會到許多令人舒適的覺受,但我們知道要如何跟自己的心好好相處嗎?

 

  團體靜坐時,比較容易讓自己的專注力分散,即便你心中知道要專注,但旁邊的呼吸聲或其他人的動靜也會影響到你的專注力,除非你接受過對於色蘊區塊有甚深的練習,否則一般人還是比較難以做到不受干擾,特別是自己也知道必須要放下,但是如果你再去要求自己的心要放下,反倒變成頭上安頭另外的妄念。在這個狀態下不妨經常地反問自己,用一首偈語提醒自己,當然不可能幾次就做到這種境界,但最起碼你已經有提醒自己妄念的方法,「我若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或者是另外一句「任他境界萬千,只覺胸懷一片」。

 

  擾亂我心緒的不外乎內心奔騰不息的雜念,以及紛紛擾擾的外塵,但假若靜坐時可以暫且內外作個區隔,或者自己跟自己商量,這半小時或一個鐘點內,自己的心完全交給數息,其他的萬緣放下,有什麼了不得的動靜下座再說。即便千兵萬馬,自己的心就是如如不動,就如同碧落千山萬仞,藤蘿相接連溪,外面的景象如何地吸引人,內在的心緒如何地盤根錯節,你始終就是那句「我若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然後可以的話,就把外境全部用深呼吸的方式,吸一口進來,外境全部融入你的入息,再用力地出息呼氣,此時,伴隨著呼氣的同時,把外境全部也一併化空,如此深呼吸幾次,漸漸地你的心會稍微平息,這時候再繼續專注於自己的靜坐。

 

     靜坐時如果經驗較長,許多人也會體驗到所謂禪悅覺受,這種狀態通常是在修持「止」境的經驗上比較會產生,有些人或許會以為這是一種三昧經驗,其實還有一段距離。任何人靜坐時間一久,漸漸地會讓自己的心和身體逐漸地進入一種深層的、安定的、舒適的感覺,那種感覺就如同在陽光底下享受日光浴一般地舒服,渾身暖暖酥酥的,有種快要睡著的舒適感,許多人在這個時候心裡會產生滿足愉悅的感覺,但是這也是一個危險的經驗。

 

  許多人會沉迷在如此的舒適中持續不斷,有人也會問這是不是即將要進入禪定的覺受,這時候自己要覺察這些境界生起的時候,心有無覺知,還是渾然不知,甚至渾渾噩噩,飄飄渺渺,這是有極大的差別,因為許多人打坐容易陷入誤區,便是貪圖那分舒適的感覺,但自己的心是毫無察覺的。那比較好的經驗是如何呢?當自己心漸漸進入「止」的狀態的時候,對於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聞的、身上所有的冷熱等等的觸感,心中就如同鏡中睹物一般,知道但不為所動。當內在的心因為修「止」的境界,有時心中生起莫名奇妙的歡愉感,甚至想要手舞足蹈,或者是心中有時也會有痛苦的感受,甚至於悲從中來有種哭天愴地的衝動,這時候心中就要生起正念,對於所有一切的覺受都要心中如明鏡般,但態度要不迎不拒,不卑不亢,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如果經驗再深入一點的行者,他會從這些經驗中漸漸得到智慧,所謂的智慧是遠離世俗的世智聰辯進入善抉擇,從一切的覺知中看到心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