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生起伏 幸有佛法可以做依怙

  如果仔細去研讀王安石的一生起伏,便可以看出來,無論是性情上、思想上,在他變法之後極不如意的大段歲月裡,影響和改變他的,有極大原因是來自於佛教,尤其是禪宗。在晚年居住在鍾山的時光中,他幾乎變了另外一個人,那段時間他日日都有佛課要做,研讀了許多和宗下相關的經典,他的一首「投老歸來供奉班,塵埃無復見鍾山。何須更待黃粱熟,始覺人間是夢間」,詩中便有端倪可見,訴說著自己已過中年,卻因當朝的看重,有機會加入承侍帝王的班列之中,後因自己父母墳塚置放在鍾山,遙想這段時日,因為變法,惹來了塵世間不少的風波與困擾。雖然因為自己的剛愎和得理,即便面對所有十方的指視與非難,不論處境如何地艱難,有時難免也會生起遁世的矛盾和衝突,由於瞭解了禪理,體會到這一切無非都如南柯一夢,然而因為自身的個性,始終不會如此而退縮……。

 

  綜觀他的一生,毋寧說是整部宋代的政治鬥爭史,若非王安石過了中年有幸值遇到佛法,相信他的心情是極度抑鬱而又不平衡。在接近十年的黨派之 爭,他所承受的是不斷地被排擠和誤解,生活上只能說用艱難、困蹶來描述,場卻又顛仆板蕩,在這樣子的境界裡,對生命之流來說,就如同無法找出源頭的漩渦,最後也只能識相地脫離政治生涯,所幸有佛法可以做依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