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裴休與黃檗禪師結下了何等善妙因緣,弘揚臨濟宗風,至今仍傳唱不止呢?

  說起裴休,自從中年以後便經常居家持守八關齋戒,對於一切葷食禁忌不食,對於一切世俗八法,由於參禪、唸佛幾乎已達不受外情干擾之境,終日裡焚香禱懺、唸佛不輟。裴休一直有出世之想,奈何國事、家事無法滿足其願,但是有時也會效法佛制,身著衲衣沿門托缽,世人多於背後嘲笑,裴休仍然樂此不疲,不為所動。裴休喜好與好樂內典者往從,談習佛法,國內名山宿德遍參幾盡,一生中所參大德最衷敬者應屬黃檗禪師,這黃檗禪師來歷非淺,是百丈禪師深重之弟子,惠能大師以下之嫡孫,把臨濟一脈弘揚得最透徹,非黃檗莫屬。

                               

  當初黃檗禪師之祖風所以披靡十方,是因為他特有的般若思想融合空性,體現出空有雙融的體系,大行於當世,尤其受到了馬祖禪師「是心是佛」的主張,黃檗禪師觀察當時學佛人的現實狀態,主張無心之說,認為若人無心便達究竟,此種宗風深深地叩動對於參禪常有體會的裴休,幾乎朝夕請法,盡得其要,於是著作了《傳心偈》,內容可窺裴休對於心法的掌握「,心不可傳,以契為傳。心不可見,以無為見。契亦無契,無亦無無。化城不住,迷額有珠。珠是強名,城豈有形。即心即佛,佛即無生。直下便是,勿求勿營。使佛覓佛,倍費功程。隨法生解,即落魔界。凡聖不分,乃離見聞。無心似鏡,與物無競。無念似空,無物不容。三乘外法,歷劫希逢。若能如是,是出世雄。」其中一句「即心即佛,佛即無生。直下便是」,可以了解裴休在於禪門心法上有其用心之處……

 

  裴休一方面位極人臣,受當朝之敬重,同時平日裡毫無官架,視民如子,因此當時的百姓都非常地欽仰他的人格,裴休之所以有如此高超之境界,多半來自於他把菩提心運用在日常與人交接之時,有時觀其言、察其行,裴休在修行上應該是得力於他的菩提心。他曾經講大丈夫者應發無上大菩提心,生起大悲心、大智慧以及發願迴向,這應該是裴休一生中在行持上行善累德的主要宗旨。同時在日常行誼中對於部屬、親眷,幾乎不斷地倡導「眾生無邊誓願度,福智無邊誓願集,佛法無邊誓願學,如來無邊誓願事,無上正覺誓願成」。

 

  裴休幾乎一有機會就會對身旁的人傳播,眾生在累積資糧上,以及如何地推廣大乘佛教的方法,他認為應該是要用正確的發心及行持,做到自他二利的觀念。同時他也希望有能力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去累積增加六度法及四攝法,他認為這些都是大乘的修行人應該有的責任跟目標,因為要俱足這樣子的思想,才有辦法真正利益到眾生,這也是「同願同行」最佳的註腳……裴休不斷地勸勉他所認識的那班出家眾和在家居士們,希望大家能夠發起大心,依菩提心行使六度就是菩薩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