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也會教一些同修,既然你喜歡聽音樂,你就挑一首你所喜歡的音樂,常常聽它,聽熟了就跟著唱,唱到最後自己用自己的心聲去唱,你也會體悟到這種覺受。就是唱歌唱到完全沒有雜念──空掉自己,空掉環境,空掉歌詞本身,也沒有自己在唱的念頭,這就差不多啦!漸漸地把它用在持咒、唸佛上也可以如此的時候,就可以試著修其他的唸佛法門,如般舟三昧或參話頭,這些都可以讓自己體會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這般的境界。
六根當中為什麼唯獨耳根最容易入道?眼睛雖然對境也可以入心,但也非究竟;鼻子雖然可以有嗅覺和呼吸,可是也無法每一個當下都直接扣應心門;舌根更無法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身體的覺受分布太多太廣,也是沒有辦法在每個當下統合心念。但是,耳朵不一樣,它可以在任何時下配合自己的心。例如:你唸佛,起初會有一個經驗,就是剛開始時一句一句唸,唸到很專注的時候會感到前一句剛過,後一句還未上來的時候有個空檔,這個空檔就是你要用功的部分,也是你要注意的地方。唸到沒有任何空隙,綿密不漏,初時當你有妄念生起時,就繼續唸佛號。關於妄念,這裡要注意,如果要在每一個當下都能清楚看到、於一念中如二十一個剎那快如閃電,都能清楚掌握,絕非易事,只能用唸佛或持咒觀想藉以止妄。所以,持咒觀想,也是用清淨的妄念去轉化較粗的妄念的善巧方法。除非你進入了連持咒和唸佛這件事情都也空亡了,那時候才真正進入無所念唸的亡所境界。這個方法各位如果都了解了,那在生活當中,便有許多你可以以此拿來作為修行的方法。
從前我聽我師父說到他在寺廟中參學的時候,當時的一位老和尚功夫不得了。他原來是住在來果禪師的廟裡面參禪,後來,受後學請託住持上海一座寺廟。我師父注意到這位老和尚有這個功夫──他常常在聽寺廟的執事向他請問事務性問題的時候,外表上看不出任何端倪,明眼人才瞧得出來其實他恆在定中。後來這位老和尚告訴我師父,其實他從一個人開始跟他說話的第一句音聲開始,漸漸地到完全聽不到他所說的任何聲音,到最後常常是一個人孤立獨標地進入了無人相、我相和一切音相空寂的境界當中,甚至於到了打板鐘響的時候才漸漸地從那境界中出來。廟中所有的徒弟們也都知道老和尚的境界,有時也都不便打擾。這就是進入到了「也無動相,也無靜」的境界。
關於唸佛的方法太多,有一種唸法叫做金剛唸誦,從前看到一位老喇嘛,每天晚上他在房間中持誦六字大明咒便是如此。你從他房間旁邊走過只聽到嗡嗡嗡嗡嗡的聲音,但有機會靠近他時,卻發現看不出來他的聲音是從嘴巴出聲的,因為他的嘴巴絲毫未動。親近他的侍者曾經說過,上師持咒是從頂門出入,這點從前我學道家的時候也曾聽聞過。青城山有位老道功夫甚妙,梵音從頂門梵穴出入──頂門如嬰兒般薄皮鼓動,有音聲從此處出入。這位老喇嘛是否法門一樣?不甚詳。可以知道的是,這位上師也是與《楞嚴經》上面所講的類似法門,但是,最重要的是佛陀在這裡曾經不止一次地告訴阿難,是要用心而不是要用耳朵。
這點我們要了解的就是平常唸佛的時候,是需要一句一字都不能夾雜,非常清楚地唸到無念時用心聲去念,但必須回過頭來去聽自己的心在念佛,而不是用嘴巴唸佛,更沒有聲音在唸佛,只有心的聲音在念而已。念到不顛倒、不散亂,就會進入法流之中,再繼續念下去便進入空亡寂滅的狀態。簡單的說,這就是《楞嚴經》所說「入流亡所」的最白話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