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
來自塔利班的女勇士

《論語‧子罕第九》 孔子曾經對學生們說道:「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一個心胸坦蕩,遼闊如虛空一般的君子,他只要反躬自省,無愧於社會國家,做什麼都是可以理直氣壯,沒有什麼好懼怕的。

流浪到花蓮的阿伯

孔子曾經在《論語》的述而篇提到過:「雖然口裡吃著粗茶淡飯,嘴巴喝著開水,但是隨時我都可以把自己的手臂彎曲起來,就當作枕頭靠睡,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可是我卻覺得這種滋味別有樂趣呀!」 

有錢又不顯掰的人,少矣!

《論語‧學而篇》裡邊,子貢有一天提到:「非常有錢但是又不會顯掰,極度低調,這種人感覺起來是如何呢?」孔子回答子貢說:「是還不錯啦!但還是比赤貧卻懂得進退有禮的人,還是略遜一籌。」這是子貢和孔子在《學而篇》的一段對話:「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做一個自己想作的女人

身為一個女人的勇氣並不單單是反應自己的不滿情緒和委屈,更不是讓自己覺得是受害者,是犧牲的人。女人更不要妄自菲薄地對別人說自己就像衛生紙,用完就可以丟棄,更不是口香糖,嚐過了甜頭,就可以任意地被吐掉。 

念茲在茲便是通往開悟的鑰匙

之前有一位法國的哲學博士,他對禪宗極度有興趣,也去過韓國、日本參訪諸多名師。一日,有弟子偕他來講堂見我,他說他把鈴木大佐禪學的書全部都看過了,但是他是未能明白他平日有配合念阿彌陀佛,他說他有一個問題,如果明心見性之後是念還是不念?我便問他:「你的念,是口字邊的唸,還是念茲在茲的念,還是念而無念的念?」他沒有回答我,我接著繼續提出我的看法:「參禪的目的,是為了看見自性,如果你一旦開悟見性,還會有這個問題嗎?即心即佛,還要念什麼佛?佛性十方都有,你還要去往何處?」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