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欣賞
王薀老師《楞嚴經蠡測》【第壹冊】—「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關於本書
創作緣起
編輯序文


對於經典,王薀老師向來不吝惜筆墨在背景的介紹,以便去古過遠的現代人,可以逐步進入經典的世界。從一段關於莫高窟的故友回憶開始,老師述說了唐朝佛教的盛況,以及唐太宗、武則天等人對於佛教的尊崇及軼事,引領我們進入那段高僧大德輩出,許多重要經典不斷地被迻譯的絕代風華,而在這個背景下展開了《楞嚴經》的傳奇。《楞嚴經》是取自龍宮的殊勝經典,被印度當時的國王視為可以左右一國命運的國之重寶,不許出國。經歷了智者大師的十八年懇求、般剌密諦的以身匿經,以及懷迪與房融在義理及文字的校核鋪陳下,才有了我們現在所讀到文字優美、義理精湛的《楞嚴經》。但它的玄奇來歷以及美妙通暢的文字,卻成了近代學者攻訐的軟肋,在欠缺修證基礎的情況下,竟將它視為偽經!完全無視永明延壽禪師、明代四大高僧蓮池、蕅益、憨山和紫柏老人等人親修實證的事蹟。所幸在近代的虛雲大師、太虛大師及月霞法師等祖師的弘揚之下,我們才能此時還能一窺首楞嚴三昧的毫釐。王薀老師也在書中敘述了自身從學的幾位師父所提點的修習《楞嚴經》竅訣,例如,斷能所分別、讀誦百遍其義自現等等,對我們都是如同醍醐灌頂般的要領,能讓讀者們感受到《楞嚴經》的堂奧之美。


王薀老師
自年少時起,不論是所從學的禪宗師父以及值遇的諸多前輩,都不斷的提醒《楞嚴經是末法時期修行人領路的明燈,經中對於五十陰魔的論述,更是在未值遇明師指點時,用以確認自己各種境界是否為歧路的圭臬南針。但是近世的一些學者,卻僅憑文獻考證、資料爬梳,經過所謂嚴謹的科學論證,在沒有實證實修經驗的情況下,作出了疑偽的結論,無視於千百年來多少祖師大德依經修證而覓得解脫大道的事實,殊為可惜可嘆!由於現代社會資訊取得容易,這些說法往往被初學者在有意無意間聽聞,若是缺乏正知見者,便會從眾而對《楞嚴經加以批判。且不說嫌謗正法的因果,《楞嚴經的殊勝功德利益就此掩沒,不僅愧對先人披荊斬棘的求經過程,也枉費了佛陀當年的苦心。所以老師寫就了本書,取「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飲」之意,希望能從《楞嚴經無垠的法海中,汲取些許,讓現代人得以啜飲。


人間但有楞嚴在

《楞嚴經》博大精深,橫跨禪淨密律,無不周備,堪稱重要之瑰寶。明代高僧憨山大師有「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之語。加之該經辭義雙妙,文字優美難倫,又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之譽。

或許是因為義理文辭的完美到令人難以置信,因此宋朝之後有人對其出處有所懷疑,到了近代梁啟超、呂瀓諸人甚至懷疑它根本是中國人所寫的。王薀老師早歲即熟讀《楞嚴經》並鑽研有成,他深感近人謂其非真經,實乃輕法慢教、疑謗正法,其果報是不堪設想的,為正其視聽,乃有《楞嚴經蠡測》之作。

王薀老師書中指出,智者大師對《楞嚴經》殷切盼望,甚至建臺向印度方向朝拜十八年,直到他圓寂前,仍然無緣見到此經。此舉感動般剌密諦在唐中宗時將其傳入中土,經懷迪和尚證義,房融筆授,聯手譯成漢文。其中的智慧、妙法,除了佛的一切智外,還有誰能說得出?就如同對精通梵文、深入經藏的玄奘大師、鳩摩羅什等人,你能因他們譯筆的高妙而對佛經有所懷疑嗎?

王薀老師又舉出明代四大高僧憨山、紫柏、蓮池、蕅益,都極力推崇此經,蓮池大師還說:「縱使佛現於前而說《楞嚴》是偽經者,吾等亦視為魔說可矣!」其他晚近高僧如諦閑、圓瑛、太虛、虛雲也都極力弘揚此經,不遺餘力。

王薀老師認為《楞嚴經》涵蓋所有一切的心法,總攝一切根機,是佛陀慈憫眾生貪執愛慾過重所特別宣說的,修持它就宛如與阿難做同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而當今五濁惡世末法之際,佛子當應更加守護,修持楞嚴三昧!人間但有《楞嚴》在,就如同明珠在握,暗室點燈,實乃眾生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