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習「止」的過程中,若無「定、慧」相資,則很容易隨著雜妄輪轉,最後有些連本心都還忘失,進而轉入魔道,此點不得不慎,如何可以得免?

  修持「止」的階段,稍微有一程度以後,可以嘗試著返聞心息,也就是用自己的心若有似無地去覺知更細微的呼吸,去覺受它的來和去,漸漸地會感受到呼吸若有似無就如同風中之飄絮,此時應進一步從呼吸中體悟,觀察身心一切內外本無實存,既無所從,哪來所住?初初進入「止」和「觀」的時候,某些行者很容易在修「觀」之時,隨著所緣漸漸地讓心進入「輕安」或者類似「近行定」的境界,但這還是不確定的「止」和「觀」,因為也有些人在這個階段,坐著、坐著心似乎無所依託地著在某處,感覺上類似心安止在某一處,但有時候很長一段時間,卻又落於空亡之際毫無定處,也失卻了覺知。

 

  真正的止觀雙運是不偏不倚的禪定和智慧雙融,缺一不可,若只是一味地執著於「定」或落於「觀」,皆非可取。定力若不足,心力便會如同風中的狂馬一般無法駕馭,有時也像霧中睹物一般無法明視,有時也像沉睡之人,但無法認清周遭一切的情事。事實上,修「止」進入禪定的時候,智慧的覺知也會隨而生起,此時應該會有覺有知地觀察到「慧」從「定」起,因此六根和六塵散諸於動靜之中,心絕對不會受到任何的干擾。

 

  程度深一點的人,不會執著於內外諸境,因為此時的心已經沒有任何的執著,無論是站立或坐、臥,乃至在行走間,都是處於不執著但有覺有知,這是一種由「止」入「觀」的智慧。心中所有一切粗細動靜都已無任何的執取,因為一切的痛苦和快樂對於行者而言,都如同口中嚼蠟一般。需要知道靜坐獲得止觀只是一個過程,也並非只是讓自己找到智慧而已,除了讓心處於安定的狀態,最重要的是還要讓我們的心遠離一切的痛苦和快樂,只有證悟的人他知道無論是痛苦和快樂,都不會讓自己獲得滿足,唯獨明瞭正定、俱足正見、懂得正思惟的人,才有智慧融合其中。

 

  超越智慧,這也是修持止觀雙運很重要的一部分,止觀修持得好,從覺知中自然就可以明辨痛苦與快樂它的本質和面貌,就如同你天天都會接觸和碰觸的人、事、物,你還會特別地去執著嗎?不會的,因為你已經很清楚熟識這一切,但這些都必須經過不斷地練習和錘煉,這種訓練不應該只存在於靜坐,而是在任何的一切活動中都必須有這種能力,就如同一個慎微謹小的人,做一切事都是戰戰兢兢,但不是刻意,因為他的天性讓他變成自然,所以在四大威儀中,他會自然地檢辨自己的過失,一個懂得檢辨自己行為和念頭的人,自然也會有慚愧心,而懂得檢討自己的過失,這便是一種正思維和正念。

 

  如此一來,他的禪定和止觀就散諸於一切動靜二相,最後也了不可得,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在打坐的時候,所依的就是覺知力,覺知力就是八正道的「正念」,有了正念就可以順利地行使其他的八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