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學靜坐的角度上來看,一般都還是著重在出入息的有覺、有觀上面,但如果你更深地靜坐,就會知道真正的呼吸並不是只有鼻子的出入而已,而是怎樣的狀態呢?

  從修學靜坐的角度上來看,一般都還是著重在出入息的有覺、有觀上面,但如果你更深地靜坐,就會知道真正的呼吸並不是只有鼻子的出入而已,而是整個全身上下都在呼吸,因此,就可以了解要靠打坐進入禪定,那除非有大智慧、大根器、大福報之人才有辦法,否則不論大、小、密乘以及印度教的呼吸法,到最後都會接觸到「心息相依、心氣無別」的呼吸法。

 

  普通人修持慧的解脫,最起碼都是先要證得人無我和法無我,否則有些依四禪八定修到了三禪,三禪是什麼境界?三禪的境界是已經進入不會執著於前面修學禪定,而超越了無覺、無觀的境界,此種境界的行者幾乎長時間都處於沒有任何感受的狀態。這種狀態也不是麻木不仁的無覺無知,而是因為禪定轉化了自己的色身,連帶心裡面也被融化,恍如秋天的明月,極為舒服軟化,看待世俗間的一切八法比別人更能淡然處之,特別是一股喜悅之氣充沛身心,即便是原本會令人起瞋惱罣礙的煩惱,也都淡化轉為禪喜之樂,這個時候連呼吸都是暢快無比。

 

  如果看到此人的時候,他的外表就如同笑彌勒一般,平常我們看到的彌勒佛都是笑臉常開、袒胸露肚,世間人往往接觸到他那笑呵呵的氛圍,必然心中暑氣全消,看到彌勒佛像就會想到一句話「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一個人的修養必須要到達一切無礙、理事無礙,才有辦法定慧圓融,彌勒佛的展現也反應了祂的色身無礙,才有辦法軟化到這種境界。

 

  我們打坐如果沒有進入相當的禪定,身體一定都是僵硬的,最起碼你的兩條腿坐久了還是降伏不了,因為氣脈還沒有全通,那氣脈要如何才能通暢?氣息通達身體自然軟化,軟到身體都可以扭曲,有些練習瑜珈一輩子的人到了年紀再大,身體還是軟若嬰兒,為什麼?他的真氣遍布全身,如同充滿氣的皮球,生命力最旺盛的狀態就是如此。換句話說,一個人真正進入禪定境界但氣沒有充滿,這是不可能的,如同我道家的師父,九十幾歲被計程車撞,自己依靠自力整骨療肌,毫無苦楚之相,也是一個例子。

 

  靜坐之所以可以長生,道理便在於氣息相通,色身轉化便可以壽如龜鶴;但最起碼要先降伏雙腿,雙腿只要一軟化氣就通達,氣一旦通達就壽命綿延,這是有關係的。剛剛講到了初、二禪境界的人,心念也隨著氣息變軟,一切自在無求,可見氣和心,心和氣本來就是互相通達的;就好像有一個密乘的行者,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閉過兩次拙火的關,總共六年半,我看他就和一般的修行人不太一樣,總是一副歡喜的模樣,這個是有道理的。

 

  修持拙火的時候一定和三脈四輪有關,最後一個輪、一個輪打開的時候,身心、妄念、煩惱也都會隨著轉變。這個其實也不容易,很多人都閉過、修過拙火,但成就卻有大小不同,因為如果智慧禪定不夠的話,氣息較粗,身體裡面的脈不容易打通。關於這點我曾經和一位老居士探討過,氣脈之所以不容易順暢,和這個修行人他本身的執著、罣礙都有著極大的關聯,所以我也認為修拙火愈年輕修,愈容易成就;像我的一位金剛乘的師父,他第一次閉關修拙火就是在二十歲以前,很容易相應,我和他相識將近四十年,從來沒有看過他發過一次脾氣,是否和此有關,不得而知。但是這並非一通永通,也有些修行人後來在心性上面沒有再繼續追求智慧的解脫,走偏掉的也有,所以真正的禪定還是得配合般若才是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