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
陶淵明和一根蘿蔔的故事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是東晉時代陶淵明所作的一首詩。陶淵明,我喜歡讀他的詩選,並不是他在唐宋各大家之間有甚麼特別出色的地方,而是他的風骨為人一直令我覺得是質樸、高亮、刻骨但又文雅,這個是我在讀過大部分宋朝為官的吏員之作品,在其中還尋找不到的特質。 

不易獲得的幸福

在高度物質膨脹的結構底下,現代人對於俯拾之間垂手可得的名利與財富,早就不用修練便可以視同浮雲一般,可是對於幸福卻又千般地無奈,這也就是時下一般人所追求,但卻又經常覺得和幸福交臂擦肩而過的遺憾感。常常有人問我要如何才能掌握到真正的幸福?  

解脫的心比金沙值錢

釋迦牟尼佛對須菩提講:「如果這個世界上,無論是男眾或女眾,他們用像印度恆河邊的沙一般不可數的身體和他們的性命要來做布施,和假如有人可以讀誦、信解奉持《金剛經》,即便只是短短的四句偈而已,除了自己念誦以外,同時也介紹他人持誦,或者講解給他人聽,這兩種雖然都有功德,但是最大的功德便是能夠信受奉行《金剛經》佛陀所開演的經偈。」

是真愛才會刻骨銘心

我會讀莎士比亞是起源於高一時期,某一次去逛牯嶺街書店時,透過書店老闆推薦了我一整套他幾天前,某一位上海人因為要移民到美國,把家中所有的舊書全部賣給這一位店老闆,老闆知道我喜歡文學類的作品,特別是翻譯小說,於是他就推薦我買了《羅密歐與茱麗葉》和《哈姆雷特》,以及《莎士比亞全集》裡邊的悲劇和雜劇等,總共有十四部。 

白夫人的遺憾

唐代所有的文學家當中,最多產的應該是屬白居易,他從十幾歲開始就不斷地創造出內容極為優美的詩詞和文章,為了創作,幾乎日以繼夜未曾停歇,留下了大約三千首影響後人頗深的詩歌。從他十五歲就能寫出流傳千古的傳誦詩篇,其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便是他的詩作,由於成天的索腸苦思,據說未到三十已經滿頭斑白,到了五十多歲,政治的起伏和長時期地久坐,常有舉步維艱的形容,但無論如何,他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