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
宗教絕非迷信

我常常跟大家講,研究佛法之前,必須要先研究天文學、地球科學,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些領域。各位再去想佛教的形成,我們這一劫,從本師釋迦牟尼佛開始,祂是怎麼悟道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是在菩提樹下,但祂坐了多久?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很重要,是佛陀創教的開始!不知道不行!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注意喔!為什麼那麼多佛都喜歡在樹下?我們未來的佛,是哪一尊佛? 

為什麼一生一定要知道心經?

學習佛法最重要的是不能只為了利益自己,更要注意的是菩提心。就像《報恩經》說的,佛在某一世因為業力的關係,祂也曾經投生在地獄道中,在地獄裡面做一名拉車夫。某次看到一同拉車的同伴因為身體太虛弱,無力拉車,引起了閻羅王部屬的瞋心,拿起了他手中隨身的武器,往這一位同伴身上刺過去,立即全身淌著血,口中發出了痛苦的呻吟聲。 

來自塔利班的女勇士

《論語‧子罕第九》 孔子曾經對學生們說道:「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一個心胸坦蕩,遼闊如虛空一般的君子,他只要反躬自省,無愧於社會國家,做什麼都是可以理直氣壯,沒有什麼好懼怕的。

流浪到花蓮的阿伯

孔子曾經在《論語》的述而篇提到過:「雖然口裡吃著粗茶淡飯,嘴巴喝著開水,但是隨時我都可以把自己的手臂彎曲起來,就當作枕頭靠睡,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可是我卻覺得這種滋味別有樂趣呀!」 

有錢又不顯掰的人,少矣!

《論語‧學而篇》裡邊,子貢有一天提到:「非常有錢但是又不會顯掰,極度低調,這種人感覺起來是如何呢?」孔子回答子貢說:「是還不錯啦!但還是比赤貧卻懂得進退有禮的人,還是略遜一籌。」這是子貢和孔子在《學而篇》的一段對話:「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