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瑛法師在他一生的講學和著作之中,所花的時間最久、所用的心血最多應該是《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這部書據圓瑛法師所說總共花了五十年的時間,從他二十四歲在天寧寺習禪開始,由於聽讀了《楞嚴經》之後嘆未曾有,於是發心要用十年的時間專研《楞嚴經》,在這段期間只要看到經文中有任何精深難懂、奧理難明之處,他甚至會用紙條,書寫疑難在其紙上,然後貼在牆壁,只要一有空,便查盡一切相關資料,並且在疑難處靜坐冥想直至通達為止,才把紙條一張一張撕下來,光是如此就花了將近八年的時間,才徹底明白經文中所有的疑慮處。
高中時期由於一度對西方哲學家產生高度的探尋欲望,幾乎所有相關的作者書籍和資料,竭盡所能地搜尋,能向圖書館借的借,有能力購買的就儘量購買,當然也少不了為了閱讀方便起見,也購買了哲學相關辭典和工具書。其中覺得最特別的便是《哲學辭典》。這本辭典和一般的辭典大有不同,主要是作者運用活潑生動但又富調侃諷刺的字句,讀來引人入勝,內容包羅萬象。舉凡心理、兩性之間、靈魂,甚至於人死後歸往何處等等,充分表現出作者本身治學的態度有別於西方其他的思想家。更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還特別深入研究過中國的儒家思想和東方的哲學家,這本書的作者便是影響著歐洲哲學思潮好幾個世紀的思想家—伏爾泰。
說起唐代的佛教史,最為人樂道的便是玄奘大師,他是燃紅振奮了整個初唐時期佛教思想的靈魂人物,也是那個時期家喻戶曉謎樣的人物。他不畏艱難地為法忘軀,鋌而走險地離鄉背井到達西域,這一走整整十七年,十七年中經歷了他人多生多世也無法辦到傳奇般的歷險過程,於是,寫下了他個人所走過的無數個大小國家的奇異過程,書名就叫《大唐西域記》。這部書後來成為了中國文化極重要的一部小說型的遊歷故事,最重要的是,他為中國佛教的翻譯史打開了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