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聞法師畢竟窮半生之力參禪且專研《楞嚴》和《楞伽》,尤專注於《楞嚴》一經,從某一次的茶敘中他和我聊到證道歌裡面所說的:「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要知道一般之所以無法真正證得人法雙泯,主要是在於對於動相靜相皆有所緣的緣故,如果沒有修持反流之行恐怕無法觸及自性,即便了知如何入亡,但是未必可以入寂,主要的原因在於動靜二相仍然無法到達不可得之境,也就是耳根所修的極致,能聞的根和所亡的境必須同時皆盡。
我們的心對於六根所相對的一切境,一旦有了任何的分別臆想就變成識,所以在生活上如果可以在根塵相對上多練習不起分別,自然可以轉識成智。一般眾生在未學習佛法之前,大多停留在自性分別上面,對於一切的黑白、是非與善惡,並不會有太大的感受性,漸漸地了知六識的作用,才慢慢體會到作意的功用,體會到一切唯心,萬法唯識,三藏十二部經也從未離開過心意識。一旦深入體會《楞嚴經》奧義,熟讀《華嚴》之後,抑或體會一乘法華思想,便可以透澈解心,如果也有研究《大乘起信論》、《唯識》諸論,便可以更深一層地體悟到「識」的世界浩瀚無垠。但是若更進一步,深解《楞嚴經》的前面幾卷,便會明白原來心意識本無差別,就如同大海之中的波浪融入於大海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