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藏書,紀曉嵐,人們只知道他流傳於後的詼諧、風趣、才思、辯才和他的風流倜儻,但其實在清朝,他也是著名的大藏書家,他的書齋便取名為「閱微草堂」,紀曉嵐每當下朝之後便在此處躊躇流連。紀曉嵐所有的藏書幾乎都是從三大方面所取得,他平常興趣也不多,除了把玩煙桿,把牙齒熏黑之外,便是雅好欣賞清雅古玩,接著便是讀盡天下奇書,因此他的同儕好友只要一有品相佳美的好書,都會爭相貢獻;另外一種便是遇有奇書,索價再高,也不惜重金購得,有時動輒數千兩黃金,眼不稍眨,手無軟態,俐落成交;再來便是當朝皇帝所賞,這對於在朝為官的臣民而言,是無比的榮耀,象徵著皇帝對他的信任及承認他的學識卓著。
師父所給的那串星月菩提,起初剛請來的時候有著淡鵝黃色的底色,每一顆珠子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點狀如芝麻的黑點,樣子真的像煞了夜晚湛藍色天空中閃閃發亮的星星,師父只叫我用這串唸珠好好地唸佛。比較特別的是,每一顆珠子裡邊似乎還存在著另外一顆小豆子,因為有時候輕輕搖晃時,還會聽到沙沙沙的撞擊聲,這種老的星月菩提子唸珠在往後我接觸念珠的過程中,似乎極難再碰見,這條唸珠至今還保留在我的佛堂,從淡黃色到如今整串變成深咖啡色,並且也已經包漿,我非常重視這串唸珠,畢竟它有它特殊的意義存在。如今我還請製錦盒的師父特別用上好的錦緞量身定做,讓這串唸珠功成身退地安置在佛堂的清靜處。
「妙微密性淨明心」,雖然只有幾個字,但是意境非常地高遠。要達到妙的境界,非得要證入寂照不二的境界。那什麼又是寂照等同之境呢?先講寂,寂是指我們每個眾生本自就有的不生不滅它的本體,眾生和佛的差別便是在這裡,佛早就證得了這不生不滅的心性,但是凡夫眾生每每都是活在生滅輪迴之中。光是有寂還不行,還要能照,照的解釋也是我們需要俱足了了常知,才知道照的意思,這種境界也只有如同當日達摩給慧可印證時的境界差不多。當時慧可因為參透了達摩所傳心法,去找達摩印證,當時達摩問他的便是在於有沒有斷滅心,慧可回答達摩時所說的一句話便可以確定,慧可當時說:「了了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