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
敬鬼神而不迷信

春秋晚期,在鄭國出了一位極有智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影響後世頗深的大思想家—— 子產。他主政的期間,對於國內一切的政治改革以及對外的外交,都有著承先啟後極大的改革,有很多政治方面的創新和理念,對於整個後代思想上的參考極有價值,在後世的政治評論上而言,許多歷史學家都把子產評定為春秋以來最偉大的政治思想家。據說他才新官上任沒多久,所有國內的紈絝子弟就不再遛鳥、跑狗,不敢群居無所事事,放浪不羈之事不再聽聞,國中超過一定年紀的老年人不會有人看他手提重物,敬老是很平常的一件事;還未成年的稚年小兒,也不會驅使他耕作、服勞;當他宰政才到第二年,舉國商場上一切的買賣交易全部變成公平,再也沒有人敢哄抬價格,暴利謀財;當到了第三年,百姓家裡根本不用上鎖,沒有人敢當宵小,路上即便有人掉了物品,也沒有人敢占為己有。到了他主政第四年,全部的農民完工以後,可以不用把耕田的工具帶回家中。

心是本自圓成,遍滿十方法界

玄沙是位開悟的禪師,當初我學習禪宗的老和尚就曾經提出了玄沙禪師的一件公案,玄沙禪師對他的弟子說:「你知道嗎?現在有一些自稱開悟見性的,妄稱自己為大善知識,平日坐在自己廣大的繩床上,只要有人來參究,他便裝模作樣地搖動著身軀,揮舞著手勢,儼然一副開悟模樣,擠眉弄眼,瞪大著眼睛,瞠吐著舌頭,看著來參訪者雲視霄漢,看著虛空。

念起自覺,覺知便無

在修持的道路上,所有的誘惑中最大的應該是屬於電子產品。許多人一上網,一滑手機,就是好幾個鐘頭,甚至於通宵達旦,永不停歇、夜以繼日地把玩,這是極度無聊的放逸;要不就是為了逃避壓力,尋歡作樂,高歌勁舞,或是找人聊八卦,尋求感官刺激。如此一來,僅有極短暫用心於佛法上的功德,剎那間便會崩潰,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於再也不敢碰觸,以免產生心虛及愧疚感。經典裡邊佛曾經說過,我們現在所處的娑婆世界到處都充滿了無明的眾生,曾經有經典說:「值此濁世,千佛不教。」連菩薩都瘋狂了,怎麼教?現代人無視綱常,紊亂倫理,不忠不孝,只為私欲、私利,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太陽底下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說謊,到處充滿了綺語,無處不展現心機,即便給予正法,施展出來的卻成了邪術,這便是佛經所說的,未來的世界一花一草都可成為利器。在這樣子的時間裡,好不容易輪迴投胎到了人歲百歲的時間裡,若還不能在雖無法見佛,但尚有法音值世的時間裡,好好把持修行,那無常一到,這一轉身恐怕再也無法得到學佛的機會。

淨土三經中的《觀無量壽佛經》

和老居士洽聊過程中,也提及到我所看過的那串一千零八十顆的老木槵子念珠:「在台灣,我也經常和一些中國來台的和尚有機會碰頭,我倒是沒看過有人佩戴過這種念珠,或許台灣不是產地,據我所知,在中國長江以南還是有這種果樹,據說印度和日本也有這種植物……」現代的唸佛人鮮少提及木槵子,但在過去的中國,在隋唐的年代裡,便經常有提及木槵子念珠,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淨土宗的祖師——道綽大師,他向來也都是使用木槵子做為計算佛數的法器。順便一提的是,這位老居士和我都是善導大師忠實的唸佛弟子,而善導大師便是道綽大師的弟子。中國的淨土宗也是由於善導大師的出現,整個弘揚傳承至今,也因為善導大師的「楷定古今」,從此中國的淨土宗儼然成為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最重要的精神指標。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再來,從十歲出家開始,便研讀一切大乘經典,尤其精通《法華經》和《維摩詰經》等了義經論。

心不在內,也不在外,此時心在何處?

我為什麼不斷地在心的問題上面反覆地講?這就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基本見,如果這都無法掌握住,三藏十二部經讀遍了也枉然。記得當年和老和尚學禪的時候,他第一句話問我的便是:「心不在內,也不在外,此時心在何處?」當時還沒有對《楞嚴經》下太深的功夫,只是用自己知覺上的反應在尋找,遍尋一切,也搜索了很多的資料,自己也問自己:「是裡面的、自己可以知道的、有知有覺的心嗎?還是自己色身之外,一切的外境……」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