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
境界和現象是時刻都存在的,刻意要從動中取靜或從一切亂中得止,這些都是多餘的。

我們的心對於六根所相對的一切境,一旦有了任何的分別臆想就變成識,所以在生活上如果可以在根塵相對上多練習不起分別,自然可以轉識成智。一般眾生在未學習佛法之前,大多停留在自性分別上面,對於一切的黑白、是非與善惡,並不會有太大的感受性,漸漸地了知六識的作用,才慢慢體會到作意的功用,體會到一切唯心,萬法唯識,三藏十二部經也從未離開過心意識。一旦深入體會《楞嚴經》奧義,熟讀《華嚴》之後,抑或體會一乘法華思想,便可以透澈解心,如果也有研究《大乘起信論》、《唯識》諸論,便可以更深一層地體悟到「識」的世界浩瀚無垠。但是若更進一步,深解《楞嚴經》的前面幾卷,便會明白原來心意識本無差別,就如同大海之中的波浪融入於大海一般。

真「止」,心無需刻意,一調息間閒然入靜,平日所要做的便是要把心念專注於一處!

說到六妙法門中,第三個階段的「止」,當靜坐行者從數、隨二法中,漸漸地可以控制好自己的粗細諸息及心念,慢慢身、心都會趨向於寂然禪定。此時稍要注意的是,雖然有時可以控制好較粗的妄想漸趨寂靜,但這還非真禪定,若是真「止」,心無需刻意,一調息間閒然入靜,平日所要做的便是要把心念專注於一處,或有方便教於專繫一處之法,例如把心、意隨著氣息的流動,遊行於鼻尖與下丹田之間,調整自己的出息和入息,直至妄想漸息…… 

專注一心統合六神、超越人我自他相對

其實無論是六根也好,一根也好,這都是從我們眾生自己本性的覺知和明覺的自性所透發出來的精明靈光,任何人只要專注一心統合六神,超越人我自他相對,沒有任何事物是可以阻隔的。我再另外講點穴練成的方式也是如此,莫過於精神統一。過去點穴一開始先從倒立,把全身的力道專注貫穿於十指指間,從十指到左右三指,最後大拇指和食指……爾後此時的指頭練就了一股穿透力,三至五公分厚木板剎那間指頭可以穿透,此後便從門上可以準確地認穴、點穴……世界上一切的功夫技法可以成就的原因,都在於專一。

心不受外境和欲望所轉

我們現代人很容易碰到了問題,都把它歸咎於命運或造物弄人,有些佛教徒還說:「這些都是業力,我也沒辦法!」事實上,真正導致自己命運多舛的因素眾多,但是自己可以盡力做到的,起碼應該先在個性上有所調整,多讀聖賢書,薰陶自己的氣質,改變內在的心性和品格,同時多行善事,多積陰德,學習如何用菩提心與人相處,或許可以改變先天原來就會發生的一些問題,這也是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古理。

一切皆心所造,明白此心,戒、定、慧便已具足

從過往個人打坐的經驗中,體會到從無始以來一切諸佛,下至於四生一切含識,莫不從「念」來,即便於靜坐中,任何善惡諸念,一切大小思慮,如果可以於一念中了知念念都不離佛性,更進一步領略佛性不是從外而入,也不應留滯於外塵聲色。有人問我在靜坐中可否了知六道一切境界?我以為天道也好,地獄、餓鬼、畜生也好,於一念中自可判斷。如果在靜坐中,躍升突如而來的瞋恨之心,或者利己損人、坑害他人之念,心中起伏翻攪,甚至引動了心中無明之火,這已經是陷入地獄道中;有些人無法自制外境的刺激而萌生獸性,這豈不已經落在旁生道中?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