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
化作春泥更護花

所以,人世間無論是站在哪一個角度上來看待人、事、地、物,終究沒有一件是完美的,必定都有缺損,無論是親情也好、愛情也罷,婚姻、家庭終究都有缺憾。王安石的缺憾如果用現代人的眼光遭逢到像他這樣子的家庭變故,任何人不可能有此金鋼鑽般意志力,如果接踵不斷碰到心靈和情緒無法招架的,最起碼整個家庭必然愁雲滿布,要不然家族成員也會分崩離析,而做為整個家族的基石頂梁柱,王安石在一路上以來所表現的不是只有可圈可點,而是足堪做為所有後代人學習佛法的表率⋯⋯

所有的起心動念都回歸於法性之中,自己一切起心動念全部都是在內中的覺性當中,絕對不要被外境所污染

出家以後的弘忍大師由於天資聰穎,一切經論過眼成誦,再加上心中無物,所有的起心動念都回歸於法性之中,平日裡一切的行、住、坐、臥未曾離開過佛道,對待四眾佛門弟子皆是懷著菩提心,並且要求自己一切起心動念全部都是在內中的覺性當中,絕對不要被外境所污染。

其實真正禪師一旦開悟,信手捻來無一不是佛道

後來道信大師把法派傳給了禪宗的第五代祖師,也就是弘忍大師,人稱黃梅。黃梅大師從道信所得到的家風是依靠《楞伽經》做為一心參學的根本,主張一行三昧,也就是說唸佛的心是佛,一切的妄念都是凡夫,這是道信大師從僧璨處所領受到的依《楞伽》為宗,主張一切的眾生都有佛性,平日以修持禪定和返聞自性觀心為主,把一行三昧視為唸佛的方便法門,並且結合了菩薩戒。

平常唸佛的時候,是需要一句一字都不能夾雜,非常清楚地唸到無念時用心聲去念,但必須回過頭來去聽自己的心在念佛,而不是用嘴巴唸佛,更沒有聲音在唸佛,只有心的聲音在念而已

有時我也會教一些同修,既然你喜歡聽音樂,你就挑一首你所喜歡的音樂,常常聽它,聽熟了就跟著唱,唱到最後自己用自己的心聲去唱,你也會體悟到這種覺受。就是唱歌唱到完全沒有雜念──空掉自己,空掉環境,空掉歌詞本身,也沒有自己在唱的念頭,這就差不多啦!漸漸地把它用在持咒、唸佛上也可以如此的時候,就可以試著修其他的唸佛法門,如般舟三昧或參話頭,這些都可以讓自己體會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這般的境界。

與人互動,從來沒有心裡邊打過任何人主意,不和任何人計較,總是很單純的、不做任何分析與人相處,讓自己與人相處保持著一顆純真無瑕的心情

所有老一輩接受過傳統道家思想的道人似乎都有共同的養生觀念,例如我過去的道家師尊就曾經講過:「你要讓自己長生不老其實也不難,問題是你是否有辦法永遠保持著一顆如童子般赤子不泯之心,而且我們的老祖宗前輩包含我們現在所有的拳功、套路,許多都是跟著山上許多旁生動物學習而來的,我從來與人互動,從來沒有心裡邊打過任何人主意,不和任何人計較,總是很單純的、不做任何分析與人相處,讓自己與人相處保持著一顆純真無瑕的心情……自然而然,許多人不會排斥我,日常生活裡我任何東西都不挑食,也不講究精緻,食物都是分段少食絕對不會超過五分飽,並且都是細嚼慢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